返回

大明:哥,和尚没前途,咱造反吧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百三十八章 改土归流,大明帝国阶段性统一【求月票】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杨氏果然是不经打,这才打了不到半个月,他们就派人向汤和求和投降,你觉得咱是不是可以先答应下来,改土归流以后再说?”老哥朱元章说道。

    对于贵州这一带的情势,朱元章还是比较了解的。

    那里地形崎区,山路十八弯。

    这么一个穷困的地方,如果一个个打下来的话,那么没有一年两年,恐怕是做不到的,这需要消耗大批的人力物力。

    老哥朱元章觉得,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北方征讨元军残余势力上。

    听到老哥朱元章的话后,朱瀚摇了摇头说道

    “我们应该坚持原来的策略,一定要拿下贵州,完成改土归流。否则贵州一旦留下这些土司,日后必成大患。”

    朱瀚说的这话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

    如今这些土司跟着蒙元屁股后面进犯湖南,大明出兵讨伐,算是师出有名。

    如果一旦接受了他们的投降,在各家土司见识了明军的实力之后,必然不会乱惹是非,让明军没有理由拿他们开刀,无法实改土归流。

    到那个时候,一拖再拖之下,就极其容易把这些土司问题拖延成难题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大明王朝,对于贵州的攻略中,包容了这些土司。

    大明进攻贵州的时候,各个土司纷纷向明军投降归顺,而且都表现的极其顺从。

    哪怕是当地的明军将领马烨,对贵州土司首领奢香夫人百般羞辱。

    想要激起他们的反抗,然后借机镇压消灭土司,完成改土归流,却也让他们给硬生生忍了下来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贵州土司忍辱负重的能力,让人叹服。

    而一直到了明朝末年的万历时,当地的土司看到了明朝的虚弱!

    趁机爆发了奢安之乱,贵州土司造反就消耗了大明将近一半的国库,为以后大明走向末路,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。

    所以,如今有朱瀚在,自然不能允许贵州再有这些土司为隐患。

    朱瀚继续强调,“老哥,我们必须控制贵州的土地,也必须统治贵州的人口,这些土司可以给他们富贵官职,也可以让他们保留各自的宗族,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继续待在贵州这个地方。”

    朱瀚对于这些土司也并不是想赶尽杀绝,只不过是不能允许这些土司政权在贵州继续存在。

    朱瀚紧接着说道“我们应该派人去告诉汤和,继续坚持原来的策略,让汤和也转告播州土司杨氏,还有其他的贵州土司。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明不允许一个土司自治的贵州存在,无论他们的土司存在了多长时间,上千年也好,数百年也好,通通都要变成大明的领地,实行流管管理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,他们这些土司可以保留各自的家族财产,迁徙到其他地方,而且在其他地方还可以让他们继续有自治权利,只不过这个地方绝对不能是贵州。”

    朱翰准备以后把各个土司迁徙到辽东和高丽等地,跨越上万里距离可以把他们分化瓦解。

    只要是各家土司迁徙到辽东,那他们就再也没有盘根错节的势力。

    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迁徙,大明朝廷也可以继续对土司进行分化瓦解,让他们在中原各地分散落户。

    听到朱瀚的话,朱元章点点头说道,“七五,你说的有道理,这件事情那咱就不变了,听你的!”

    “来人!传咱圣旨,派人去告诉汤和,就说咱和英王已经商定,这贵州土司的事情,维持原来的策略,不准改变。让汤和告诉播州杨氏土司,他们要想投降活命,那就乖乖的献土投降,交出播州的土地,还有人口,播州土司杨元鼎若是答应,那就让他亲自来应天府,咱给他加官进爵的!”

    “谁要敢顽抗,那就是死路一条。”

    商定好了如何处置贵州土司,朱元章紧接着又是说道

    “七五,现在徐达已经在河南做好了准备,随时准备进攻关中了,你还有什么需要叮嘱他的吗?”

    朱瀚摇了摇头说道“没有了,蓝玉、常遇春等人带去了大批精锐和粮草补给,已经是万事俱备,咱们在应天府等着他收复关中的好消息就行。”

    北方的蒙元残余,除了一个王保保之外,剩下的也就只有李思齐、博罗帖木儿等人还比较能打。

    其他的元军将领,统统都是一群酒囊饭袋,根本不是徐达的对手。

    况且如今在大明军队中,已经是装备了大批的火枪、火炮,这些火药武器威力巨大,任元军再是骁勇善战,只要挨上一发,那立刻就是命丧当场。

    所以,掌握了先进火药武器的明军。

    再加上徐达、常遇春等百年一遇的天才将领,自然是没有什么失败的可能。

    这时候,老哥朱元章忽然又是说道,“对了,七五,昨天你在太学搞的什么动静,好像放了一个大炮仗,声势震天啊,咱在皇宫里都是听见了啊。”

    朱瀚听到这个话,不禁就是尴尬一笑,昨天的时候,他在太学工坊中与万户陶广义等人在研究制造蒸汽机,却不想因为制造的工艺出

第一百三十八章 改土归流,大明帝国阶段性统一【求月票】(4/7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